塑料制品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辆汽车,塑料的身影无处不在。人们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塑料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加强版”塑料制品治理方案年底前实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举行了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份制定了省级的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还有4个省份的方案预计也将在本月底出台,我国将在年底前实施更为严格的塑料制品全链条治理。
今年初,我国已经公布了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和措施,将分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三个时间节点来推进塑料污染的治理工作。其中,2020年底前,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刀叉勺将在部分区域禁止使用。此外,还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农用地膜,禁止生产有意添加塑料微珠的淋洗类化妆品和牙膏牙粉,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塑料棉签。
以上措施并非一刀切执行,将从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始,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为例,到2020年底,主要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后续再逐渐向地级城市推广,这主要是考虑到行业承受能力和公众的接受程度,尽量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丽君:一个是整个原料的(供应)情况,另外就是加工的工艺,第三个就是可降解的这些塑料制品,它的价格和原来不可降解的那个价格(相比)还是比较高的,老百姓也能够逐渐的接受。
专家认为,跟以往我国推行的“限塑令”不同,此次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应该被称为“治塑令”,是从塑料制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回收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治理。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朱兵:那么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做好三个“一批”,禁限一批难回收易(向环境中)泄漏的一次性塑料污染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替代一批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同时,特别重要的,也是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回收体系,规范废塑料的材料化利用,大幅度地提高塑料垃圾的能源化利用的比例。那么总体上看,“治塑令”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塑料制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应该说更具系统性、协同性和有序性。
我国塑料回收比例高 低值塑料污染仍较重
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人类进行大规模的塑料生产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球塑料的使用量是半个世纪前的20倍,预计未来20年内塑料的生产量和使用量还会再翻一番。从1990年代开始,就有多个国家出台了包括限塑、禁塑、征税等法律法规。2014年以来,每两年一次的联合国环境大会都在号召和倡议全球应对塑料污染问题。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国际多边场合,也专门有全球共同应对塑料污染的相关议题。
从总量上看,我国是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而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我国的行动也比较早,目前的回收利用总量和比例都毫不弱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朱兵:我们给一个2019年的数据,那么中国的废旧塑料中,有大约1/3被材料化回收,造粒是其中一种;较高的比例被能源化利用,比如说是焚烧,部分进入垃圾填埋。那么对比一下,比如说美国的废塑料的材料化比例长期是在10%以下,2018年欧盟的材料化回收比例约是32.5%,2018年日本的材料化回收比例约为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