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
贵州:锚定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更多>>
   节能减排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减排边际成本远低于其他方案
时间:2020-09-23  点击:50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在9月22日晚举行的破解气候环境危机国际论坛上表示,“据测算,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每投资1美元就能获得9美元的综合效益,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仅为15美元/吨,远低于其他方案(30-100美元/吨),具有显著优势。”

“化石能源大量开发使用是导致气候危机的根源,破解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发展,实现能源系统全面脱碳。”刘振亚指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世界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双主导”“双脱钩”,即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重要载体,为落实《巴黎协定》、破解全球气候环境危机开辟新道路。

刘振亚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永续供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全球能源互联网本质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载体,将以能源为纽带,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力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凝聚破解危机的全球共识。将应对气候环境挑战作为共同任务,消除分歧、汇聚合力,增进加快清洁发展的国际共识,积极推动政策对接和机制协同,加大全球减排力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加快务实高效的绿色行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新兴产业创新,积极推进一批经济性好、示范性强的清洁能源和跨国联网项目,加快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构建全球共赢的合作格局。以能源互联互通为纽带,搭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的国际合作平台,发挥不同国家互补优势,推动全球能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世界各国协同发展、普遍繁荣。

论坛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举办,首次发布了《破解危机》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成果,全面对接《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议程》。论坛提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全球危机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形势日益紧迫而严峻。加快化解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破解危机》指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在诸多领域对地球家园和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发生概率和灾难后果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破解危机存在思想痼疾、路径依赖、缺少系统方案和协同机制等困难,关键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创新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由清洁主导的能源生产系统、互联互通的全球电力网络、电为中心的能源利用系统组成,具有理念领先、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差、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实现优质、低廉的清洁能源以光速传输配置到全球各地。

《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称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路线》)系统阐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联合国《2030年议程》17项目标的推动作用,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的十大行动和六大合作机制。

据了解,2015年联合国提出《2030年议程》,明确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行动纲领。2017年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高级别研讨会,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此后,合作组织在联合国重要会议上相继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促进全球环境治理、解决无电贫困健康问题行动计划。

论坛还宣读并发布了《危机宣言》。《宣言》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划时代的能源革命,是破解人类危机的重要途径,按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全球互联三个阶段建设,将根本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打造“绿色地球”。《宣言》呼吁增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共识,完善多边合作机制,以更高效的方案和更务实的举措严控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赢得与危机的赛跑。(文/刘丽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