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智造创新峰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与包括化工企业在内的“生态圈”中26家合作伙伴一起献上了一场工业数字转型盛宴。此次峰会上,施耐德电气提出绿色智能制造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发布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包括化工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提供覆盖咨询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控制以及维护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正如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所言,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为行业企业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服务,才能共赢制造未来。
凝聚工业行业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朝“工业4.0”迈进以及高新技术的兴起,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正成为工业战略发展的共识。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产品优质生产、生产运营流程重塑以及能效管理、绿色生产三大方面的压力,这给予制造业强烈的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何维克认为,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不断扩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的案例将越来越多。“数字化的实现并非某个独立的企业或者组织能够完成的,绿色智能制造需要数字化线程贯穿始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要落地到行业具体应用场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包括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者、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终端用户等共同参与。”
尹正介绍,在施耐德电气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中,包括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服务知名的西云数据;在钢铁、水泥、石油化工领域具备专业知识,为行业内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知名企业;包括德勤、赛迪以及昆仑数据等咨询、大数据服务商。集行业之力,施耐德电气帮助不同类型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作为化工领域合作企业代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步余表示,作为高风险行业,石化行业肩负着安全生产任务,安全责任重大,因此相关智能化系统投资比重大。其中,保护信息安全,免受外部威胁,与石化行业最重视的过程安全息息相关。得益于施耐德电气在安全方面领先的实力,双方合作已久,且充分信任,共同为石化装置安全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建设开放的生态未来
此次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发布,开放性无疑是一大亮点。对此,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认为,数字化时代,企业单打独斗早已成为过往:“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融合共生的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共同服务市场,推动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将不断扩展,确保生态圈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此次发布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涵盖面向工业市场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即互联互通的产品、边缘控制、软件分析与服务,同时覆盖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四大阶段。
施耐德电气植根中国32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与“生态圈”伙伴一路前行,并以基于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引领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随着开放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建立,在庞邢健看来,生态圈又被赋予新的内涵:“工业企业都能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融合共生,获得收益,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态圈中的企业,更是为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数字化帮企业轻装上阵
目前,中国的化工企业数字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或多或少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此,施耐德电气的绿色生态圈恰恰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可以帮企业轻装上阵。
庞邢健表示,针对不同企业,施耐德电气一直强调先医后药、先软后硬的理念,就是根据不同企业诉求,利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手段和多方合作带来的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庞邢健表示,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采购大型设备等前期投资只占整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3,大量的资本其实会在后期运营阶段投入,加大生产或者提高效率。从先软后硬的角度来讲,用数字化的线程去解决问题,从设计到建造的阶段,帮助用户在早期就能感受到数字化的帮助,然后在做整体建造的时候,完成数字化交付。实际上从企业角度来讲,施耐德电气认为应该先软后硬,只上必要的自动化,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企业也要有更长远的意识,要有百年老店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