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要从追求发展数量转变到追求发展质量上。”9月5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志坚在陕西西安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对现代煤化工行业未来的“十四五”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志坚建议,“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基础,分类施策,适度发展;做好大规模建设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应对极端情况下的能源安全问题;加强煤化工技术研发,如煤分质利用、煤制芳烃、合成气制烯烃等,寻求技术突破。”
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提出了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14个示范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开工,涵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利用、煤制化学品以及煤与石油综合利用五方面。
对于已建成的煤制油、煤制气示范项目,李志坚表示,这些示范项目过了工艺关、环保关、运行关,部分项目取得一定经济效益,配套煤炭资源保障了项目原料供应,且在产品多元化、高端化上取得一定效果,但低估了油气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在项目实施、运行难度和油气行业壁垒方面缺乏一定考量。
李志坚提到,煤(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在2018年底已形成438万吨产能,年产量243.5万吨。他认为,煤制乙二醇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且经受住了低油价的考验,部分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传统煤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途径之一。但该产业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部分企业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建设了大量的装置,有些投资具有盲目性;部分乙二醇产品质量与下游需求不匹配,应用领域和范围都有所受限;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人均GDP9780美元,提前实现2020年总量目标。但从能源供给方面看,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量4.6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天然气产量1610亿立方米,进口量1247.4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达43%。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石油天然供应现状都要求现代煤化工行业向前发展。那么当前影响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李志坚提到,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标准日益严格是影响煤化工发展的确定性因素。而石油价格波动、贸易摩擦、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速度以及煤化工技术进步程度则是影响煤化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提上日程。基于当前煤化工发展环境,李志坚针对不同煤化工产品提出了具体建议。
李志坚认为,煤制油方面要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主,谨慎布局,做好已建成项目的稳定运行和技改完善,持续降低消耗和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装置运行水平。技术开发和示范重点包括直接液化油制品等高端应用、高低温费托联产高附加值产品、高温费托工业试验和产业示范、新型费托合成催化剂以及不同煤炭液化路线集成等。
李志坚提到,煤制天然气方面要推进技术储备和局部市场化布局,发展LNG和长输管线产品。已建成项目要在维持稳定运行和降耗减排的基础上,做好调峰方案和提高运行水平。技术开发和示范重点包括大型化环保型固定床熔渣气化技术示范、固定床和气流床组合企划技术应用、自主甲烷化成套技术工业示范以及高效酚氨回收、含酚废水、高盐水处理技术优化集成等。
李志坚还提到,低阶煤分质利用方面要根据煤炭资源特点适度布局,研发新一代热解技术,加强热解与气化、燃烧的有机集成。煤制烯烃方面以市场化为主,实现高水平工业化示范,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煤制甲醇及甲醇制烯烃技术装备规模,开发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及催化剂,优化提升热电系统,推动煤制烯烃下游产品差异化发展以适应区域后加工需求等。另外,还可以适度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乙二醇、乙醇等竞争优势产业,关注煤经甲醇制芳烃技术、煤焦油制芳烃技术以及新型煤气化、净化、空分等煤化工通用技术装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