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
贵州:锚定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更多>>
   节能减排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江苏化工的阵痛与重生
时间:2018-07-16  点击:546

 

      中国环境报记者步雪琳 范晓黎

  化工,这个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10的支柱产业正在让江苏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疼痛。

  泰州偷埋化工废料、镇江茂源化工违法排污、徐州蓝丰公司露天堆存大量反应釜……6月初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以来,生态环境部曝光江苏省6个整改不到位的案例,其中5个都与化工有关。人们不禁要问,江苏的化工产业究竟怎么了?

  透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的视角,来梳理江苏化工产业的历史,感受它正在经历的阵痛,并于阴霾中窥见一丝转机的曙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产业在江苏省的发展轨迹,更可成为全国同行业对照自省的样本。

  ■历史

  走进镇江市丹徒区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时光仿佛穿梭回上个世纪90年代。厂房破败,设备陈旧,管理混乱,就连工人的脸上,也挂着现在少有的漫不经心。

  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群众举报茂源化工废气污染严重。然而当地以罚款代替整改,“回头看”的时候,茂源化工几乎还是两年前的老样子。生态环境部在通报中指出,茂源化工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无一进行规范处置,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几乎随处可见。

  茂源化工是一个极端典型,它身上有江苏很多化工企业的通病——规模较小,设备老旧,污染治理敷衍了事。

  小和散,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李健看来,这是江苏化工企业的主要问题。

  2017年江苏省化工产业收入达两万多亿元,全国排名第二,但是全省的化工企业有5433家,李健说:“按目前江苏化工企业平均规模计算,德国巴斯夫(BASF)一家企业几乎抵得上我们上千家。”

  “小”源于先天不足。李健认为,江苏化工产业的大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乡镇工业大发展时期,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与地方合作,办起很多小化工厂,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却很大。因此,苏南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迅速显现。

  苏南进行环保整治后,化工产业开始向苏北蔓延。

  “那时候不是想选择什么产业都可以的,只要有企业愿意来,县里就很高兴了。”说到这里,连云港市灌南县常务副县长李占超的笑容中露出一丝苦涩。当时灌南县刚刚开始成立工业园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配套也不全,只有化工企业认为外部干扰少,愿意来投资。

  于是,化工企业在江苏省内遍地开花,到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时,竟达到6300余家,被督察组专门作为问题反馈给地方。

  “化工企业本身的特点就是投资比较大,产生‘三废’比较多而且治理复杂。”李健认为,正是规模“小”,技术又不先进,使很多企业在环境理念和治理能力上都无法达到环保要求。

  刘国才是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的副局长,也是本次“回头看”江苏组的总协调人,在他看来,江苏化工产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化工园区和企业污染治理和处置设施不到位,废水、废气排放不达标,甚至违法排污;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未得到规范处置,少数企业偷埋偷倒;对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江苏化工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散”。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在反馈中特别指出,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仅3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只有约10%。

  即使进入园区,问题依然存在。

  李健认为,建设化工园区的本意是让产品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国外一些大的化工园区都是一家大企业吸引跟它配套的中小企业在周边建厂,按照市场规律自然形成产业链条。“然而我们的化工园区,政府招商引资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只能称作是化工企业集中区,在产业链的衔接上经常不能兼顾。”

  此外,江苏省化工产业的布局也不尽合理。“一些园区、企业设置与现有功能定位不协调,比如,江苏省约2/3的重化工产能集聚在长江两岸;长江沿线分布着700多家化工企业和100多个化工码头,产业发展与保障水源安全监管压力大。”刘国才说,“还有一些园区和企业紧邻居民区,防护距离不达标,搬迁问题未解决,群众投诉仍然较多。”

  而且,一些区域几乎全是化工企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李健说:“这种地方特别容易滋生作坊式的小企业,因为市场就在那里,随便做一点配套产品就能赚钱。”

  ■阵痛

  化工污泥随意堆放、化工废料偷埋地下,10天之内,泰兴市被生态环境部通报两次。

  如果说2016年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只是让各级干部感受到压力的话,那么此次“回头看”则无异于当头棒喝,泰兴市的一位领导干部直言:“这次真的把我们打疼了,也打醒了。”

  这种疼痛对于连云港市、灌南县和灌云县的干部来说同样深入骨髓。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江苏省反馈意见时,“两灌”的化工园区违法排污、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被提及多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结束后,每个县都将园区防护距离内的上千户居民进行了搬迁。李占超介绍,为此,灌南县筹集了7亿元资金,等于投入了全县一年1/3的一般预算收入。连云港市环保局局长韩尚富说:“在这一点上,中央环保督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然而,居民搬迁的问题迅速解决了,对企业的整治却搁置下来。

  “让一家企业‘生’容易,让它‘死’却很难。”韩尚富说,“关闭企业涉及债权债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整个厂区都抵押了,处理起来非常复杂。”

  有对GDP的需求,有就业、稳定的压力,又有关闭企业时的操作困难,种种因素让两个县对化工产业的彻底整治犹豫不决,一拖再拖。

  “以前的整治就是细枝末节的修补。”韩尚富说,政府要求企业治理,企业就治一治,当时也能达标,但是无论设施还是管理都不到位,所以排放不稳定、问题不断。

  今年4月18日,“两灌”化工园区违法排污被媒体曝光。一批干部再次被处分,连云港市提前感受到了“回头看”的阵阵寒意。

  被曝光后,“两灌”化工园区开始全面停产,彻底整治。与之前繁忙的生产景象相比,如今的两个园区都略显冷清,道路上很少有车辆,工厂内除了部分进行治污设施改造的工人留守外,其余工人全部带薪放假。一家企业的电子显示屏上赫然显示6个大字:“企业全面停产!”

  化工园区的产值占到灌南县工业产值的1/3,占到灌云县工业产值的60%以上,其全面停产对两个县的影响不言而喻。“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地区,旧产业集中淘汰,新产业弥补又需要时间。”李健说,“给地方的影响确实不小。”

  如果能够转移,企业自己就搬走了,可是现在全国化工企业的标准都在提升,企业就想死守在这里,这也给整治带来一定困难。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强说:“尤其目前化工产品价格增长很快,利润更高,整治的难度和代价也更大。”

  ■决心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这种变化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特别是此次“回头看”传递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追求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这种决心一旦内化于心,立即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事实上,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意见反馈后,江苏省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整治。

  2016年临近岁末,一个代号“263”的行动计划在江苏省掀起不小的震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两减”中的一项就是“减化”, 通过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实现全省化工行业的整体提升。

  成效不能无视,但是此次“回头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充分说明,江苏化工产业的彻底转型任重道远。

  “我们不回避问题。”李强说,“但是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解决问题。不光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生态账。”

  说起算账,灌云县委常委谭树林连连感叹:“灌云县的化工园区成立十几年,税收30多亿元,2016年以来环境整治就投入36亿元,后续修复需要投入上百亿,对环境影响大,老百姓也不满意,这个账一点都不合算。”

  痛定思痛,谭树林说:“转型的阵痛必须承受,不能为了眼前的苟安失去未来发展的机会。一定要脱胎换骨,不能让历史的问题成为历史。”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时,刚刚上任不久的灌南县委书记李振峰和县长商振江就因为园区的环境问题背上了处分。随后,在他们的合力推动下,灌南县完成了对化工园区防护距离内1300多户居民的搬迁。然而,今年4月,两人再次承受巨大压力。

  “这次是产业的转型,也是我们发展观念的转型。”商振江说,“书记和我都说,园区的所有整治都要在我们任内彻底完成,我们身上背的处分决不能再留给下一任。”商振江甚至向市长作出书面承诺,今后园区再发生企业大规模偷排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就引咎辞职。

  目前,“两灌”园区内所有企业污水管道全部实现“明管高架”,雨水明渠排放,开展地下清管行动,不允许地下再设任何管道,消除废水偷排的隐患。

  韩尚富介绍,此次整改园区和企业必须全部按照省里的要求逐条对照落实,经省、市、县三级环保、安监、消防部门全部验收合格才能复产。前段时间,灌南县园区内的一家企业停产期间想擅自处理物料,被查出后,县里立刻做出关停决定。企业根本没想到县里态度这么坚决,处罚会这么严重。

  “很多企业在观望,看政府的决心。”商振江说,过去整改时,一些企业应付一下,拖一拖,风头过去就复产了。“这次我们让企业彻底打消这种念头。”

  连云港市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今年4月“两灌”园区被曝光后,市长方伟主动提出亲自分管环保,由此带动区县、乡镇都是“一把手”分管环保。

  政府的决心带动了企业的决心。灌南县一家化工企业主动增加300万元投入,把企业进入污水处理厂出水的COD从1000毫克/升降到500毫克/升。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整治我们认识到,只有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企业才能正常生产,所以我们要主动给污水处理厂减轻负担。而且现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有时标准提高后新上治理设施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干脆做到前面。”

  李占超说,能留下来的企业都支持环境整治,甚至希望政府更加严格,他们认为虽然环保成本提升了,但是产品价格也能上涨,不规范的企业整治了,市场环境更好。

  ■契机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常州市金坛区投诉最多的就是培丰化工园区异味扰民。信访转办后,一道难题摆在金坛区区长沈东面前。

  江苏省要求化工区边界与居民区之间的隔离带在500米以上,培丰园区要满足要求,需要投入5亿多元资金对周边500多户居民进行搬迁。从园区自身的情况看,企业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严重,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由于园区面积太小,企业之间没有任何消防通道和安全距离,企业也无法再扩大生产规模。

  “之前也想拆,但是一直下不了决心。”沈东说,中央环保督察把政府、企业、员工、百姓的思想都统一到一起,“思想通了就好办了,我们最终决定彻底取消培丰园区的化工定位,对所有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如今,园区所有企业都已停产,部分企业已经在进行装置拆除。所以此次“回头看”,沈东显得比较轻松。

  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的推动,完全没有整改希望的园区和企业正在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出,但是常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周忠华也提出,“减化”是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并不是简单地一减了之,还要做加法,让化工产业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工艺落后的化工企业怎么治理最终都难以完全达到环保要求,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提升,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让行业健康发展。”

  李强认为,化工产业不能只局限于制造业,“这部分利润率是最低的”,要全产业链考虑,从设计、研发到营销、物流、金融,把价值链向两端拉伸。

  虽然连云港市、灌南县、灌云县的不少干部都在这轮整治中背了处分,金坛区的企业都要面临关停并转,但是这些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沮丧,反而充满热切的期望。

  两个投资50亿元的项目已经落地灌云县,还有几个大的投资项目主动来对接。谭树林说,这种优质客户无形中带来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灌云县将淡化化工产业,依托港口码头的区位优势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旅游、物流等行业。

  李占超介绍,在灌南县,一家化工企业的母公司主动表示要追加投资,“他们认为江苏这一轮就是在‘洗牌’,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康保清在金坛化工区内的工厂拆除了,但是他说要选择规范的化工区重新建厂,而且新工厂要在环保上大幅投入,因为以后化工企业肯定是环保投入越多,能够稳定生产,才能赚钱越多。康保清说:“这就是我的二次创业。”

  谭树林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推动的这一轮整治,目前看是阵痛,但未来看就是转折点。”

  《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底,与2015年相比,化工产业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均减排20%,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排13.5%、13.4%。到2020年底前,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不低于50%。

  刘国才认为,江苏省历史上集聚了大规模的化工产业,现在也是国家比较重要的化工产业区,从国家到江苏省都要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好化工产业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目标有3项,一是化工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划定的功能区定位要求,二是污染物的排放要满足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的要求,三是化工园区和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3项目标是化工产业发展的环保底线,底线守住了,化工产业才能协调发展。”

  刘国才说,当务之急是要编制好化工产业发展及环境整治规划,明确上述3项底线的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设计好实现目标的整治任务,建立并运行好完成任务的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保障机制。“通过规划实施,把旧账还起来,同时不欠新账,完成整治各阶段目标,江苏省的化工产业就能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道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