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植保工作会议3月25日在合肥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度植保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2017年安徽植保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稳粮增收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着力加强病虫疫情监测预报,突出抓好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和穗期病害等重大病虫防控,全年累计挽回粮食损失680万吨,特别是针对小麦赤霉病,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提质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
安徽把绿色防控作为统筹推进病虫防治和农药减量的重大举措,在茶树、蔬菜、梨树等产区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2个,建设25个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水稻和小麦主产区普遍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全省绿色防控比例2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通过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新型施药机械,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2017年,全省农药利用率达到39.6%,比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全省统防统治覆盖面达到38.16%,比上年提高4.5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6个百分点。
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2017年,全省农药使用量1.3万吨,比上年减少0.03万吨,比基期(2012年-2014年3年平均)减少0.29万吨,分别下降2.26%和18.24%,全省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以前一些地方由于追求数量导致农药滥用乱用,污染了农业环境,破坏了农业生态。”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表示,这几年,安徽秉持生态理念,积极运用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用绿色植保力推绿色兴农。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会议指出,全省植保工作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人才兴农”,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抓手,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为重点,扎实推进技术创新、行业管理和体系建设。顺应农业发展方式变化,实施两个转向,一方面要从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向绿色防控转向,一方面推动零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向,提升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
根据会议部署,今年我省将在定远、界首等9个县(区)新建病虫监测点45个,进一步健全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病虫害危害损失确保控制在5%以内。打造“绿色植保”,大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今年的目标是: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8%,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农药利用率达到40%,农药使用量与基期相比不增加。推进药械替代,着力推广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以及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因地制宜发展航空植保,示范精准施药技术。构建“智慧植保”,积极开展“互联网+植保”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探索建立农药生产经营信息化系统,推进农药“可追溯”。
会议还对春季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部署,根据专家综合分析,今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风险较大,对夏粮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朱永东表示,今年小麦总体长势不如上年,如果病虫害这一关再把不住,将直接影响粮食丰产和农民增收,各地务必及早动手,抓紧研究制定赤霉病防控方案,细化实化各项防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