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起,我国轮胎产量一直保持全球首位,轮胎工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5.65亿条,子午化率为91%。如今,轮胎工业正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绿色轮胎成为未来发展关键。
放眼全球,轮胎工业发展至今已有近两百年,期间经历了充气轮胎、子午轮胎两大技术革命,目前则步入后工业时代,新一轮轮胎技术革命即将掀起。
作为全球轮胎工业的领头羊,我国轮胎子午化率已接近极限,亟需新的突破。对此,提高轮胎生产技术和发展绿色轮胎是两个主要方向。
尽管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但在产品品质、生产技术等方面,我国轮胎企业与国际轮胎巨头还有一定差距。未来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尽快缩小差距。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轮胎技术进入新时期,新一代子午轮胎即绿色轮胎横空出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发展绿色轮胎已成为我国轮胎工业未来的重中之重,也是缩小与国际轮胎巨头差距的必然之举。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加重、资源限制日益突出,汽车行驶的环保性越来越受关注,绿色轮胎顺理成章成为关注焦点。
在2010-2015年间,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绿色轮胎产业政策,以引领轮胎工业的绿色制造及消费,推动轮胎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数个轮胎实验室和试验场,为绿色轮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以说,政府有关部门和龙头轮胎企业共同推动下,绿色轮胎发展开端良好,逐渐从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中心向绿色轮胎生产基地转变。
不过,绿色轮胎的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困境。首先,自主技术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目前,绿色轮胎的很多技术都是靠引进或模式,原创技术能力不强,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产业化和市场供给难以提升。在中高端汽车方面,绿色轮胎的配套率较低;在替换轮胎市场,低档次、低价格仍占据主流;在出口贸易方面,绿色轮胎受“双反”影响大。
最后,生产成本高,市场接受度较低。由于绿色轮胎在生产工艺、原材料等方面要求较高,导致生产成本比普通子午线轮胎要高出不少,直接影响了市场接受度。
总的来说,绿色轮胎是未来轮胎工业的关键所在,前景可期。但发展绿色轮胎是一项综合工程,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个领域共同参与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