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有机原料 | 行业论文 | 技术交流 | 推荐企业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更多>>
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
贵州:锚定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
高盛:全球石油库存下跌降低布油价
"智能导钻"实钻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石化获评工信部首批石化化工产
烟台:化工、医药和危化品企业特殊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深地工程”保障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坚持“项目
                                 更多>>
   化工机械装备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浏览
化工装备:图强之道在创新
时间:2014-11-27  点击:1010

 

  今年以来,化工装备行业利润收入增速双双回落,效益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低迷之际,行业更需要提振信心,树立学习标杆。不久前,2014中国化工装备百强企业名单发布,中国一重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杭州杭氧集团分列前三甲。

  那么,百强企业作为国内化工优秀装备企业的代表具备哪些特点?今年化工百强企业名单传递出了哪些行业发展信息?化工装备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强?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装备行业收入缩水

  今年,化工装备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收入大幅缩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工装备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石油和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营收入2637.9亿元,同比增长9.4%,较1~7月份减缓1.2个百分点。

  石化联合会中小委主任王静敏进一步介绍说,与去年相比,今年上榜的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入围门槛等指标均有两位数的降低。百强企业2013年销售总额为1257亿元,较上年降低了15.5%;入围门槛由去年的1.8亿元降低到今年的1.5亿元,下降16.7%;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较去年减少2家。

  不少装备企业负责人表示,去年市场整体形势不如2012年,但煤化工装备对于市场的拉动让不少企业获得了增长。宁夏宝丰能源公司一名工程师告诉记者,大型煤化工项目对设备需求数量巨大。据他粗略统计,一套煤制烯烃项目需要1000余台设备,一套煤制甲醇项目需要900多台设备。

  由于看到煤化工市场蕴藏的机遇,不少企业纷纷转型生产煤化工设备。记者在翻阅一些装备企业的产品宣传册时发现,煤化工领域的技术、产品、工程经验一般都排在醒目位置,被作为优先推荐。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前两年煤化工装备市场的确不错,但今年也开始降温了,又一个大型市场正在逐渐冷却。

  王静敏表示,当前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阻碍着行业发展,比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装备制造能力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上海锅炉厂化工工程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伯弟表示,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是目前最令企业苦恼的事。由于国内装备制造业门槛低,同业工会的力量薄弱,没有像国外一样形成良性的价格竞争机制,竞标时企业间往往无底线压价,导致劣质产品也有市场,损害了企业和用户的利益,也破坏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还有两大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国内人力成本增加。湖北宜化集团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继烨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这两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长让企业备感压力。一些行业统计数据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以橡机行业为例,数据显示,在行业从业总人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工资总额上涨9.6%,说明劳动力成本在逐渐提高。

  二是下游企业欠款、拖欠款现象增多。不少装备企业负责人向中国化工报记者反映,前两年得益于煤化工、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拉动,企业效益还显得不错,今年以来这两个市场也明显冷却,甚至不少下游企业还出现了应付货款居高不下的情况,导致很多设备企业的财务费用上升。湖北一家装备企业负责人透露,有些项目未批先建,需要设备企业垫资,不过一旦项目失败,欠款一般追讨不回来,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

  创新打造市场实力

  在行业销售收入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仍有部分企业保持稳步发展。这些企业在技术、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业内人士认为,装备企业图强的根本之道还是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使之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抓手,对化工装备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当前常规设备产能过剩,高端设备尚不能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因此,未来只有掌握高端技术的企业、能为下游企业提供高端关键设备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性发展。”王静敏如是说。

  其实,从化工装备企业的排名来看,前三甲无一不在创新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化工装备百强排名第一的中国重型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国一重集团一直坚持自主创新。该公司自主研发了立式喷淬热处理设备,使锻件热处理质量大幅提高;过去石油化工大型容器只能由经验丰富的锻工锻造,现在该公司自主研发了筒节成型机,既提高了筒节成型率,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作为我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创造者,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得益于在研发方面的显著成效,2013年该公司业绩令人瞩目,摘得化工装备百强亚军。据介绍,2014年,沈鼓集团又在煤化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公司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提供的国产首台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已经完成设计,全面进入产品制造阶段,预计近期将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实现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又一个零的突破。

  摘得百强季军的是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也以科技创新为优势。据了解,杭氧拥有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开发制造基地,也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该公司总工程师朱朔元介绍说,2013年杭氧累计完成30套大中型空分项目的成套任务,配套特大型空分设备的主冷凝蒸发器、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等关键部机相关技术实现优化升级,公司获得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申请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杭氧6万等级煤化工空气分离设备、8万等级空气分离设备等一批项目,获得行业及省、市科学技术奖。

  在化工装备百强企业中,有70%的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下,但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也表现不俗。

  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是干燥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仅去年一年,企业就获得10余项省部级、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新型旋流浮选机研制项目获得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还有一些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比如西安交大塞尔机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在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国内超小流量年产33万吨/年尿素、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上离心二氧化碳压缩机的首次应用。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生物工程装备及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工程项目设计总包。该公司去年全年销售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5.5%。企业完全凭借技术优势占领市场,近几年在萘酐、氢氰酸、氯代苯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醛、PVC转化器等领域完成了国产装置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立化技术的产品群,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了解到,当前尽管化工装备制造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出现,但是相对于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配套的装备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市场机遇,从而跳出低端价格战的漩涡。

  “人家企业工艺都升级了,如果你的产品还是老样子,卖给谁去?”一家江苏企业代表说。

  “现在整个化工行业都在升级,我们必然也要跟上这个步伐,甚至要走到化工企业前面去,这样才能为化工企业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姚继烨说。

  业内专家表示,今后装备企业的创新点应紧盯国家重点工程及新兴领域。

  王静敏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化工装备行业的创新重点还应围绕国家重点工程,以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化肥、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设备为重点,推进重大石化和新型煤化工装备的国产化、自主化。同时,装备企业应抓住石化行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有利契机,参与甚至主导石化行业提高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升级和改造。“装备企业一定要摒弃短视的思维,注重技术开发,注重与科研院所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专业化水平。”王静敏说。

  此外,海水淡化工程、页岩气开发利用、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也将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实现国产化的重点战场。比如海水淡化装置,目前国产化率不足50%。此外,针对目前的环境污染,锅炉窑炉、余压余热利用设备等节能技术和装备,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废治理和监测设备等环保技术和装备,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制造向服务延伸

  随着下游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装备企业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单件小批量生产、无法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等弊端开始显现,单纯制造已不能满足下游化工企业的要求。因此,从制造向制造和服务并重转变,成为很多装备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传统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制造和工艺存在脱节现象,一台设备生产出来,往往功能单一、操作复杂,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下游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一台设备,而是全面的解决方案,让设备到了用户手中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多种功能。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提供干燥技术的成套解决方案形成了他们自身鲜明的特色。现在他们不单单是卖设备,而是能够提供成套技术与设备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服务,设备仅仅是一个载体。他们能够针对下游客户干燥物料种类、质量要求、工艺要求的差异性,制定出专用的、定制化的干燥技术解决方案。

  此次荣获百强桂冠的中国一重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83.7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0.6%,新增订货103.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业绩增长并不再单纯靠“制造”。据了解,该企业目前正在做的就是通过技术人员的系统开发,不仅向用户提供产品,还要向用户提供系统。中国一重近年在冶金、石化等领域相继获得多个大型项目的总承包权。截至目前,企业已承揽工程总承包合同近70亿元。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入围中国化工装备百强前十强,今年名列第五。在2013年整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89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4.08%。企业业绩的提升,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由单一制造向提供服务的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2013年陕鼓集团在服务和基础运营方面拿到的订单额达到39.57亿元,占企业当年总订货量的近一半。

  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实施了“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通过不断开发完善多种服务系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比如,企业设立了工程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为用户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远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服务等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支持。企业还创新地提出了保姆式托管方式,即用户购买设备,陕鼓集团代为日常维修、维护管理,企业员工工作在用户现场,代表用户进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截至今年6月底,企业累计实施217项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达到110亿元。

  王静敏告诉记者,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修到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交钥匙工程甚至EPC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应着力提高成套服务的能力,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整套服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信息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科学技术信息网   技术支持 :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1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