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以来,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了剧烈振荡期,能源转型与能源供需失衡相互叠加,能源价格大跌大涨。一方面,全球能源结构在碳约束下正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产品价格急剧上涨,给各国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近日召开的由商务部、国家能源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上,多位与会人士认为,国际油气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但短期内油气主导能源的地位仍难以撼动,呼吁深化国际油气贸易合作以提高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性。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会上表示,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能源供应紧张,引发国际市场波动,再次凸现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这其中,既有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下,需求恢复增长快于供给增长的阶段性因素,也有此前低油价、低增长预期下,能源领域新投资放缓的持续性因素。”
如何抵御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任鸿斌建言,各国能源行业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平衡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以及化石能源不同品种的应用和发展,共同遏制能源领域的投机炒作行为,避免价格暴涨暴跌,维护行业长期利益,切实减少能源贫困问题,“希望各国能源行业采取协调行动,推动全球能源贸易、投资和产能协作,共同维护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持续的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原油、天然气进口额分别增长32.4%和39.8%。任鸿斌说,各方的长期可预期合作至关重要,中国始终秉持开放理念,支持能源产品国际贸易合作。“中国油气贸易与世界油气产业互益互惠关系不断深化,未来与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高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
尽管各国对能源转型热情高涨,但学界、智库、企业的各种能源情景预测均显示,在转型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稳定、有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离不开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
作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立新在会上介绍称,该公司正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勘发力度,深耕“一带一路”油气贸易合作,推广和完善多元跨国协同保障机制,构筑起安全稳定、灵活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对能源行业低碳转型,中国石油将加快发展天然气贸易,建立多元供应的资源组合,多项销售的市场地,多元保障的仓储物流设施,以有进有出、流动循环保持弹性和活力,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壁认为,以清洁低碳、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正加速推进,能源体系将朝着清洁、低碳、高效、集成的方向发展,新能源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一切都将对国际油气贸易、对能源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油气(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
中国蓬勃发展的天然气需求市场,被全球主要油气供应商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蓝睿谙表示,尽管美国新能源的经济性和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提升显著,但是“并不意味着油气时代即将终结,实际上远未结束。”他援引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称,即便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情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但油气需求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40年油气的市场份额约为45%,而现在的占比为55%。“在这个过程中液化天然气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康菲公司致力于为中国提供更多液化天然气,以满足增长的能源需求。”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分析了碳中和目标下国际油气贸易发展趋势。其中,在石油市场,中国的石油贸易一枝独秀,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日趋多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呈现疲软态势,但中国主要能源产品进口量与上年同期均出现增长。天然气方面,液化天然气重塑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供给中心西进、需求中心东移。总体来看,“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油气贸易量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油气贸易已经成为开放条件下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亦周在会上介绍称,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国油气贸易规模不断增长,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油气进口增速有所放缓,但是2020年油气进口总量仍创新高,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速10%,“十三五”期间中国天然气进口增速达到了1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积极开展境外油气合作,2020年分别实现海外油气全域产量当量1亿吨、3600万吨和4000万吨,为油气保供和贸易提供了强大支撑。
罗亦周预测称,碳中和情形下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分别提前于2025和2040年达峰值,但油气保供仍然是油气贸易中期重要任务。“中国石油的国际贸易将努力提升国际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保障国内能源的进口,国家能源安全一定程度上需要国际贸易来保障。中国石油国际贸易业务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为己任,在落实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价格方面的文章,确保资源稳定,有效供应,着力建立长期可靠、安全稳定的资源引进通道,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